澳洲女孩被同志媽媽帶大 控訴婚姻平權不利孩童

一位由女同性戀所帶大的澳洲女孩米莉‧芳塔娜(Millie Fontana)照稿控訴同性婚姻對孩童不利影片最近在網路上大肆流傳:



芳塔娜說: 「(同志媽媽)發展出各式不同的說法,像是你沒有父親、你不被允許跟你父親碰面、你有母親就夠了,彷彿這些聲明就能掩蓋我內心的情緒,讓我穩定下來。事實上這並不足夠。……從事情的本質來看,小孩需要且渴望性別相異的大人……因此我們不能對同性婚姻說yes,因為那無法給予小孩擁有父母的權利。」

然而,一位同樣被女同性戀帶大的愛荷華州男孩查克‧華茲(Zach Wahls)出席法案公聽會談到他的兩個媽時,卻不看稿即席演說、自信滿滿說道:「我的家庭並無異於其他家庭。身為愛荷華大學的學生,課堂討論中常常提及同性婚姻,問題往往被帶到『同志能撫養小孩嗎?』,大家常因為一時拿不定答案而使課堂沉默了下來,接著我就會舉手告訴大家,事實上我就是同志伴侶帶大的,而且成長得非常好!我是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前 1% 的學生,我還是鷹級童軍(童軍最高級別),主席先生,如果我是你兒子,我認為你一定會以我為榮。」



同樣是女同性戀雙親所帶大的孩子,怎麼會差這麼多!

首先我必須為芳塔娜因為缺少爸爸而內心感到不穩定這件事表達同情。但這些遺憾,到底是怎麼來的?是我們一出生就需要爸爸、媽媽嗎?還是因為這個社會刻畫出單一種幸福家庭的樣板,導致不符合樣板的家庭在比較之下所產生出來的遺憾

除了社會對家庭的刻板想像之外,從芳塔娜的陳述當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媽媽似乎並不坦率,對於他到底有沒有爸爸這件事情的說法言詞閃爍,導致他缺乏安全感;而華茲的媽媽則沒有造成孩子的這方面的困擾。從上述兩個案例就可以看出,草率認定「同性婚姻=孩子不幸」是禁不起檢驗的真正的問題恐怕在於雙親的人格特質

事實上,我們每天都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好多家庭的人倫悲劇,但通常不會有人武斷認為「因為家長是異性戀所以才造成悲劇」,反而同志家庭出現一兩個不幸福的案例就會被大做文章。如果拿個案就要全面否定同性婚姻或異性婚姻,是犯了以偏概全的謬誤。到底同志收養與異性戀收養對於孩子的權益有沒有差異?恐怕還是該回歸科學理性來分析。

事實上,目前學術研究普遍指出,同性婚姻的小孩在個人發展、學業成就、社交生活或自尊,並沒有落後於異性婚姻的小孩,甚至部分研究指出,同性婚姻的小孩比異性婚姻的小孩來的快樂,這些研究指出,因為同性家庭需要面對比較多歧視與偏見,父母需要花更多時間培養小孩子的價值觀,讓小孩理解別人可能對他們家裡的情況會有疑惑,使同性婚姻的親子關係比較緊密。這顯示了穩定的親子關係,才是孩子快樂與否的重點,跟爸媽的性別沒有太大關連。更詳細的資料歡迎參閱報導者楊佳蓁:同志家庭對孩子的成長有負面影響嗎?從科學研究角度看5個常見問題」。

部分內容取自以下來源
OKINAFA (facebook) https://goo.gl/CDiLYl
商業週刊 https://goo.gl/d1wKs8
我的兩個媽 https://goo.gl/9sVquF